西嶼基督長老教會

基督教家譜

此為兩份基督教家譜的照片,攝於2020年(民國109年)7月澎湖縣西嶼鄉竹灣村,藍色的家譜是由許明白長老提供、紅色的則是許順天長老提供。紅色的是較早通行的版本,藍色的是現在在網路上可購得的版本,目前網路定價為120元。 這份基督教家譜的首頁是一張家族系統圖,以此總覽家族人員一代一代開枝散葉的情況,後面則是每一個人(包含男女)的出生年月日、出生地、殯葬地、甚至遺囑等的資料,比起中國族譜的記載,似乎對每個家族的個人成員留下更多的記錄。 值得注意的是,這二本家譜的記年法,是以1912年為分水嶺,採用民前、民國的方式記載成員的出生年,也是台灣戶籍登記的方式,不以日治時期的天皇年號或西元紀年,這一點十分特別。

楊明和父親照片

這是拍攝於2020年(民國109年)澎湖縣西嶼鄉合界村的牙技師楊明和先生家中,照片裡是楊明和先生的父親,原本照片的拍攝者是白寶珠(Marjorie Ingeleiv Bly,1919-2008)姑娘,顯然彼此熟識。 白寶珠姑娘由基督教信義會在1952年(民國41年)派遣來到臺灣樂生療養院協助治療痲瘋病的護士與宣教士,後來在1955年(民國44年)轉往澎湖為治療痲瘋病患努力。當時西嶼的痲瘋病患者不少,但大醫生都在醫院值班,並沒有居家醫療的服務,所以偏鄉的患者就依靠白寶珠姑娘這樣的白衣天使照顧與治療。白寶珠姑娘大概一到兩個月會到西嶼鄉一次,診療痲瘋病患者的恢復狀況,並持續給患者們服用藥物,希望能控制手麻等病情。 特殊的是,本張照片似乎是拍攝頭像照跟畫師繪製背景所結合而成,呈現當時人們嚮往的一種身份地位象徵。

竹篙灣禮拜堂第二代建築物物件

本張照片拍攝於2020年(民國109年)7月,照片中的物件是位於澎湖縣西嶼鄉竹灣村的竹篙灣禮拜堂第二代建築拆除下來的禮拜堂大門,被許明白長老取回再利用成為倉庫大門。 這座西嶼教會最新的禮拜堂位於澎湖縣西嶼鄉竹灣村15-10號。竹篙灣舊禮拜堂原來在竹灣村45號,但因年久失修難以再使用。小池角與竹灣教會合併後,方於2000年(民國89年)選定新址動土建造,並於2002年(民國91年)10月27日完工獻堂。之後,長老教會為了籌措財源,決議通過將第二代教堂拆除。 許明白長老在拆除過程中,拿回部分結構體物件,並進行舊物利用。他把教堂大門用來建造於倉庫的門(上面並以紅色漆顯示十字架)、窗框則為花生田的柵欄,窗戶玻璃則另外放置,教堂長椅一部分在家裡使用,另一部分則變為收藏架使用。曾經作為竹灣基督徒禮拜堂的建築,因此在拆除後經過轉變使用而留下持續的記憶。

1888年巴克禮牧師竹灣提字舊大門

這張照片拍攝於澎湖縣西嶼鄉的竹灣村西嶼教會(竹灣村15-10號)入口處,為竹灣最早接受基督信仰之許懇家族的舊大門,上留有時任臺南神學院院長巴克禮牧師(Thomas Barclay,1849-1935)於1888年(清光緒14年)7月前往西嶼時留下的題字:「The Gospel of Truth」(真理之福音)與「The Way of Life」(生命之道路)。 許懇家族是在1886年(清光緒12年)接受福音。 1886年(光緒12年)6月12日,來澎湖傳教的甘為霖牧師(William Campbell ,1841-1921)由白沙坐船回馬公的途中,因海象風浪與海流關係,不能順利進入馬公,見到竹篙灣有燈光與村民聚集,便決定在竹篙灣上岸,當晚即在廟口佈道,有二百多人參加,最後就是許懇家族跟楊臣兩戶人家接受耶穌基督信仰,為基督教在西嶼最早的信徒。 據許家後代許明昭長老口述,當年巴克禮題字時是由許家的孩童記下,再請人篆刻於大門上。但是由於對英文拼音不熟悉,在Gospel、Truth都拼寫錯誤,為家族流傳的趣事。2002年(民國91年)西嶼長老教會完工獻堂後,此大門作為重要文物一直存放在教會內,罕見的英文門聯題字尤其珍貴,見證了臺澎兩地在清領時期的基督教流傳、互動歷史。

內垵西嶼基督長老教會

此張照片拍攝於1950年代(民國40年代)後期的澎湖縣西嶼鄉內垵村內垵教會,由西嶼長老教會的許明白長老所提供。照片為內垵村的基督徒在1956年(民國45年)所成立的佈道所,當時這座內垵基督教會是以玄武岩所建造,樣式簡樸。 根據許明白長老口述,照片中左側身穿旗袍的中年女子為該建築的所有者,1950年代(民國40年代)則是西嶼鄉基督教會擴張最迅速的階段,當時配合美援物資與麵粉的發放,一時之間前往教會參加聚會的民眾甚多,並因為麵粉發放而將當時教會廣稱為「麵粉教」。因為信眾甚多,在西嶼鄉的竹篙灣、小池角、內垵都相繼建立據點,分別是1956年(民國45年)的內垵佈道所,1959年(民國48年)竹篙灣、小池角禮拜堂建成獻堂,而後內垵的基督教徒日漸稀少,禮拜活動也前往小池角或竹篙灣進行,今日內垵村內已無基督教會的相關建築。

許順天基督徒家譜

此為澎湖縣西嶼鄉竹灣村許懇家族第四代,西嶼長老教會許順天長老家族的基督徒家譜。 1886年(光緒12年)6月12日甘為霖牧師(William Campbell,1841-1921)由白沙坐船回馬公的途中,因海象風浪與海流關係,不能順利進入馬公,見到竹篙灣有燈光與村民聚集,便決定在竹篙灣上岸,當晚即在廟口佈道,有二百多人參加,最後有許懇、楊臣兩戶人家願意相信耶穌基督,為基督教在西嶼最早的信徒。 而後,許懇家族因信仰受到村民迫害,許懇之子許統被打至肋骨斷三根,許、楊兩家乘船至馬公避難,財產與房屋盡被侵佔。而後帶頭迫害者許全泰之子生怪病不能癒,唯恐是遭其迫害基督徒所下的毒誓影響,乃派人到馬公尋求赦免,許懇讓當時前來澎湖佈道的何希仁牧師(Hope Moncrieff,1909-1915年間在台,生卒年不詳) 與戴仁壽醫生(Dr.George Gushue-Taylor,1883-1954) 醫治其子的疾病,治癒後,許、楊兩家也因此順利回到竹篙灣,財產得以歸還,基督教會始在竹篙灣生根傳播。 此基督徒家譜為許統之子許春分的六個兒子分別持有,許順天長老排行第四,家譜內詳細標示了從信教開始後的許家歷代傳承,表現了基督徒家族深厚的信仰、親緣連結。

竹篙灣基督徒許家葬禮期間家族攝影

此張照片拍攝於1965年(民國54年)澎湖縣西嶼鄉竹灣村,是竹篙灣基督徒許家的祖厝門口。根據許順天長老口述,這張照片是在其父親許春分先生去世時的葬禮期間所拍攝。照片中間是許春分的遺孀許陳昧女士,左邊是大兒子許此証,右邊是老二許福音,後排由左而右則是老四許順天、老三許明昭、以及老六許明白;老五許順服因為有事在喪禮結束後便離開澎湖,因此未一起留影。 在當時,拍照仍是重大場合才負擔的起的消費,但是一般民眾卻幾乎不會拿去記錄喪禮。對漢人而言,至親往生的哀傷,必須守喪,甚至喪禮被一般人視為應該閃避的場合,都不是應該拍照留念的時刻。相對而言,基督徒卻認為往生就是完成上帝/天主對信徒要求的事工,可以被接往天國,因此值得紀念。這樣巨大的差異,正是隨著不同信仰傳播而帶來的交流。

許順天長老與西嶼基督長老教會

  此三張照片皆拍攝於澎湖縣西嶼鄉竹灣村的西嶼基督長老教會,前兩張拍攝於2002-2003年(民國91-92年)間的某次禮拜聚會,為許順天長老所提供,第一張照片中央坐在椅子上穿西裝扶著眼鏡者即為許順天長老;第三張照片拍攝於2020年(民國109年)7月,為高齡88歲的許順天長老禮拜時所拍攝。 今日位於竹灣村西北高地的西嶼基督長老教會完工獻堂於2002年(民國91年)10月27日,是西嶼鄉唯一仍在運作的定期聚會地點;竹篙灣的舊禮拜堂建於1956年(民國45年),因年久失修且空間不足,會友期盼能再建新禮拜堂。最後選定在許明昭長老所奉獻的農地上興建新禮拜堂(竹灣村15-10號),並獲高雄中會內各教會捐獻,終能在2000年(民國89年)8月25日開工,兩年後完工。 許順天與許明昭二位長老,都是當初甘為霖牧師(William Campbell,1841-1921)1886年(清光緒12年)在竹篙灣傳教第一代許懇的第四代孫。

基督徒許陳昧女士告別式的拜輓

這是拍攝於西元1971年(民國60年)澎縣西嶼鄉竹灣村的基督徒許陳昧女士告別式的現場。竹灣村是澎湖縣西嶼鄉的一個傳統漁村,有著相當傳統的信仰,以村廟大義宮為信仰中心;基督徒在這個漁村裡是相對極其少數的信仰。在許明白長老的母親許陳昧女士告別式的拜輓上,我們能夠看到這種少數信仰對於所處社會多數信仰習俗的混合與接受。 根據許明白長老口述,依照基督教的喪禮儀式,不會有輓聯出現在信徒的告別式現場。基本上就是由牧師主持儀式,讓往生者與信徒告別,順利被上帝/天主接引到天國。因此,俗世的拜輓、花圈不是告別式的重點。但是身為基督徒的許家,仍須與這個以傳統信仰與習俗為主的澎湖漁村鄰里親友往來,接受大家致贈的拜輓。許明白長老笑笑的說:「雖然基督教沒用這些東西的習慣,但是別人送的就拿來擺並讓場面豐富一點。」

竹灣漁村西嶼基督長老教會告別式現場的唱詩班

此張相片為西元1971年(民國60年)春天所拍攝,老相片中為澎湖縣西嶼鄉竹灣村基督教教友與許明白長老一家人,照片背景為明白長老父親逝世時,基督教唱詩班人員,一同獻唱詩歌祝福。早年竹灣村的基督教友多為許姓與楊姓宗親,故唱詩班團隊人員也多為親朋好友,據明白長老口述當時大家一起共聚並通力合作完成這場喪禮,這種凝聚力儘管在悲傷中,卻也感受到團體中的溫暖,覺得這樣的凝聚很好! 圖中由左至右第四位為明白長老的太太,喪禮上唱誦的詩歌多為平常在教會會唱的曲子。 從此張相片可以得知,儘管在道教為主要信仰的竹灣村,亦可包容外來信仰並與土地共存。

主持西嶼基督長老教會喪禮的牧師

這是西元1965年(民國54年)在澎湖縣西嶼鄉竹灣村所拍攝的許春分長老喪禮儀式照片,圖中兩位分別是夏禹(左)牧師跟郭中堂(右)牧師,正在主持竹灣村基督徒許春分長老的告別式。 負責牧養信徒的牧師,除了平常主持教會各項禮拜儀式活動外,對於信徒生活各種大小事也都需要代表上帝作主。信徒往生的告別式,更是必須藉由牧師主持的儀式,讓往生的信徒能夠跟上帝/天主產生連結。 根據許明白長老口述,夏禹先生(西嶼人)早已派駐台灣本島,可能因為過去跟他父親許春分長老熟識,特別回來參與這場告別式,並且作見證述說許春分長老的生平與重要信仰事蹟。郭中堂牧師則是當時竹灣教會的牧師,負責主持這場告別式。 從照片裡可以發現,當時告別式就簡單設在屋外,二位牧師所在講台旁邊與身後,可見到參與告別式的教徒親友。而講台上跟牧師手裡的聖經,顯示這場基督教喪禮/告別式的宗教獨特性。

搭澎湖輪回來奔喪的合照

這是拍攝於1965年(民國54年)春天在澎湖縣馬公港的照片。當時為了回來澎湖西嶼鄉竹灣村參加父親許春分長老的葬禮,正在軍中服役的許明白長老(老六)從軍營請假回來,剛好跟遠從美國回來的許此証大哥(老大)一同搭乘澎湖輪回來馬公,在港口前留下這張難得的合照。 許春分是竹灣村僅有二戶(許家與楊家)基督徒的後代,育有六子二女,老大許此証僑居美國多年,接獲父親往生的消息,立即兼程從美國回台奔喪。回到台灣,湊巧跟當時還在當兵的六弟許明白長老會合搭乘澎湖輪回澎湖。在1965年(民國54年)軍隊管教要求仍相當嚴格的年代,即使放假出營仍須穿著軍裝,尚未開放可以換穿便服,正突顯出那樣一個特殊的時代風格。而當時營運澎湖跟台灣之間的船舶,則是1959年(民國48年)在日本打造完成的澎湖輪,行駛馬公高雄,可載客314人。後來,1971年(民國60年)重新打造台澎輪,1989年(民國78年)則新造台華輪替換,至今卻已行駛31年之久。

西嶼基督長老教會動土儀式

這是拍攝於2000年(民國89年)在澎湖縣西嶼鄉竹灣村的西嶼教會建造前的動土儀式。不同於台灣習俗會事先請地理師看好日子,當天並且準備祭品、香燭金紙祭拜土地、燃放鞭炮等的動土方式,西嶼教會動土儀式的核心,並無特別挑選日子,而是由教會內部商量後決定。動土當天是由牧師帶領傳道、長老與眾教友一起前來建築基地,將建造教會的工事向上帝禱告祈求。教會基地上特別設置十字架,也明顯要與一般民眾建築加以分別。 這座西嶼教會最新的禮拜堂位於澎湖縣西嶼鄉竹灣村15-10號。竹篙灣舊禮拜堂原址在竹灣村45號,因年久失修難以再使用。小池角與竹灣教會合併後,方於2000年(民國89年)選定新址動土建造,並於2002年(民國91年)10月27日完工獻堂。

許明白長老與全村入伍弟兄的合照

此張相片為澎湖縣西嶼鄉竹灣村許明白長老所提供,是他在入伍前跟同梯入伍兵共同合影留念的影像,拍攝時間為1963年(民國52年)4月24日。相片上後排右三就是許明白長老。 本張照片雖然上面文字為「澎湖縣西嶼鄉第376梯次入伍留念」,實際上根據許明白長老口述,這些只有他們竹灣村的入伍兵而已,並非西嶼鄉全部役男。也就是說,這些都是竹灣村裡一起長大的左鄰右舍,大家都互相認識。他還說,當年他抽到的兵種是陸軍,兵役役期兩年,多在現今台南市成功大學附近特種部隊負責後勤補給,也到過屏東及高雄服役。但是當時也有其他鄰居同學抽中金門、馬祖服役。對於剛經過1958年(民國47年)823砲戰的臺灣社會而言,抽中所謂金馬獎到前線服役,是一件被當時社會認定為辛苦且高危險的當兵簽運。許明白長老總是笑著說,不管抽到什麼簽,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人要知足、常樂。

竹灣許明白長老六兄弟合照

這是1971年(民國60年)春天在澎湖縣西嶼鄉竹灣村許陳昧女士喪禮後,許家六個兄弟的合照。 許家是基督徒世家。早在1886年(光緒12年)甘為霖(William Campbell ,1841-1921)牧師到澎湖傳教時,因為搭乘帆船遭受風浪與海流意外在竹篙灣上岸後,甘為霖即在竹灣佈道有許懇、楊臣二戶人家信教。許陳昧女士的先生許春分,就是許懇的孫子,也早於許陳昧6年前去世。 許春分夫婦共育有6男2女,本張照片就是6個兄弟的合照。由於6兄弟裡的老大僑居美國,老五在臺灣,因此6兄弟難得相聚。此次因為母親許陳昧女士往生,才留下這難得的紀念。圖片前排由左至右分別是老二許福音、老五許順服、老大許此証;排左邊數過來為老四許順天、老三許明昭、老六許明白。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一般台灣人通常不會在家人喪事過程中留下紀念,但是身為基督徒的許家卻特別重視這種重大時刻的生命記錄,是一件存在非常明顯反差的行為,相當程度呈現信仰對於往生等人生大事的根本態度差異。最後,這張照片是彩色輸出,也代表相片從黑白到彩色的一個大轉變。

教會聖誕節活動演出

這是拍攝於1998年(民國87年)聖誕節在澎湖縣西嶼鄉竹灣村西嶼教會的表演活動,照片中赤腳打扮的男女主角,男生頭戴斗笠、似乎扛著做山種田的農具,女生頭綁方巾挽著竹製容器,正是西嶼教會裡的許明白長老與妻子楊安分女士。不過,當天所表演的是何節目,許明白長老已經不記得;而從躲在舞台邊觀賞或等待上場的小女生開心的表情來看,應該是一齣有趣的表演故事。 類似聖誕節這種重要的基督教節日,是教會安排重要慶祝活動的日子。照片裡由教會籌備編劇,並安排教會長老與教友演出的戲劇,通常以聖經裡所記載的故事為劇本加以改編,在由長老與教友分飾不同角色演出。這種聖經故事透過簡易舞台戲劇的演出,一方面讓參與演出的教友留下對於聖經故事與耶穌救世主生平事蹟的深刻印象,一方面也讓所有參與觀賞活動的教友、民眾,可以藉此認識基督教的精神。

教會聖誕節活動演出

這是大約拍攝於1990年(民國79年)在澎湖縣西嶼鄉竹灣村西嶼教會的聖誕節表演晚會,照片裡是許明白長老跟幾位教友們一同在聖誕節演出後的合影。從照片裡可以發現,為了男扮女裝,許明白長老正由女教友協助化妝,至於身上的連身裙子、外套,則都是妻子楊安分所有。許長老也說,其他男扮女裝的教友也是跟他們的另一半或是女性親友暫時借來穿著表演的。 許明白長老表示,聖誕節是他們一年裡的重要節日。平常的教會聚會活動,主要是牧師傳道、長老的講經,但是一些重要的節日,例如這張照片裡的聖誕節,就會透過相當豐富多元的安排,讓各種不同的宗教活動,一方面慶祝聖誕節,一方面也從活動中傳遞宗教精神。最常見且重要的就是搬演聖經裡的故事,讓重要的宗教精神從這種戲劇化的表演方式,能夠更活潑地分享給教友,特別是年輕的教友,甚至是在聖誕節被邀請來參加、但尚未信教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