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倉碼頭落成紀念

創作者: 陳仁勇

時間: 1964/1/1 上午 12:00:00

關鍵字: 大倉碼頭;大倉嶼;天主教靈醫會;白沙老照片;白沙鄉;澎湖;澎湖外來信仰;澎湖老照片;羅德信

圖一為1964年(民國53年)大倉碼頭落成紀念碑。當時縣長蔣祖武(右)、羅德信神父(Antonio Crotti,1915-1987 )(左)、和香港天主教福利會(CRS)主任鄭濟民神父(Paul Duchesnes,1910-1983)(中)。圖二為大倉碼頭落成紀念,村民於大倉碼頭前合照。圖三為大倉碼頭落成,大家在大倉國校教室辦桌慶祝。圖四為大倉碼頭落成,鄭濟民神父簽名。 六十多年前大倉島住了約二百五十個人。島上的生活非常困難,年輕人都離鄉出外,並不是因為他們想去探索這個世界,而是出於生存的本能。連女孩子小學畢業後就離開了。羅神父說他去探訪大倉時,島上超過十多年沒有舉行過婚禮,而那一場婚禮隔天,年輕的新娘子就跳上一艘船,前往馬公就再也沒回去。 當時大倉的漁民沒有港口,船就放在海邊,海浪大時,船常會漂走。羅神父決定協助當地政府,選好建港的地點,一起建造碼頭。在當時這是個艱難的計劃,因為建造港口需要七千立方公尺的石頭,而島上沒有工程車或大型機械,一切都是靠人力、小船搬運。 羅神父找來當地人,告訴他們說,來工作的人可分配到麵粉。當時的人生活困苦,在澎湖也很難找到其他的工作,所以有空時就去參加漁港的建設工程,領到麵粉貼補家中糧食。天主教福利會在港口施工期間,提供三十五個家庭的生活所需。他們辛苦的敲碎岩石,然後扛到工地去築堤,工事持續了兩年才完成。其間有說不完的故事:犧牲、放棄、焦慮和希望交織的單純又感人的事件。有人主動私下向羅神父透露,他們不只虔誠的祭拜佛祖,也墾切的祈求天主教的天主。 大倉人終於有個可以避風的港口。啟用那一天,島上張燈結綵的景象,讓人認不出這是大倉島。年輕小夥子和年輕太太,藉此機會回家,也趁著啟用儀式炫耀自己的行頭,女生穿著正式套裝、男生穿著一整套無可挑剔的現代西裝。還有重要人物的出現,其中有政府官員和天主教傳教士,增添了熱鬧的氣氛。一位高齡九十的老人在啟用儀式說道:「七十年來,許多人向我們保證,會建造一個的港口。但是我相信,如果不是天主教的傳教士啓動這項工程,並不斷的給予協助,我一定看不到這個港口」 大倉人在學校對面的防波堤入口,建立一個石碑紀念教會所做的貢獻。

最新文章
韋恩颱風

1986/1/1 上午 12:00:00

大倉碼頭落成紀念

1964/1/1 上午 12:00:00

西衛宸威殿諸神誕辰日期表

2019/6/12 上午 1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