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門》第四期-忠義猶存的白馬崎

創作者: 薛先正、顏增益

時間: 1992/9/1 上午 12:00:00

關鍵字: 白馬崎;地方期刊;西嶼鄉;吼門;澎湖地方文獻;澎湖縣

白馬崎位在今內塹(內垵)與外塹(外垵)交界的三號公路瀕海南坡處,坡上建有濟安宮興建於乾隆時期,初名西嶼義祠,後稱濟安宮、萬善爺廟。 濟安宮英靈顯赫,為百姓所虔誠信仰;一般百姓不論上山下海、遭遇困厄,只要焚香虔誠祈求,皆能有求必應、化險為夷、安寧無事。 在1765年(乾隆30年)間澎湖發生旱魃,災情嚴重、五穀不登、生靈塗炭,官府派遣官員自閩省渡洋至澎湖施賑,但不幸遭遇颶風而罹難;而其遺骸漂流至內塹後被漁民發現予以安葬於建祠。而當時第18任澎湖通判胡建偉更感慨「孤魂渺渺、永與波濤、誰實祀之?」,遂在西嶼內外塹找塊適中之地創建祠宇,招溺者之孤魂而普祭,由是靈有所依、鬼可無餒,使得這些鬼魂而有所居所。 謠傳當年官員罹難後,其坐騎白馬游泅在側,凝視良久後才轉首投海離去,而該白馬見主已逝也殉義於此,自此該地便稱白馬崎。如今滄海桑田,義殉白馬英姿已不復見,獨留白馬傳說蘊涵忠義精神,永遠流傳。 本篇選自《吼門》期刊第4期中的尋找歷史-《忠義猶存的白馬崎》,頁數為第32頁,於1992年(民國81年)9月1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