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門》第四期-都道赤馬彭先生‧篾笠絕藝(二)
創作者: 澎湖縣文化局
時間: 1992/9/1 上午 12:00:00
關鍵字: 地方期刊;西嶼鄉;吼門;彭祖林;澎湖地方文獻;澎湖縣;篾笠
這種隨著視線移動可看出不同圖案和顏色的篾笠,其精心設計的複雜圖案令人總有種捉摸不定、目眩神迷的感覺,而這也是篾笠最令人著迷的原因。 彭先生一直是以編漁簍、竹籃、及捕魚為業,製作篾笠大都是兼差性質;而使他感慨的正是傳統手工藝普遍都面臨的困境;除費工費時又無合理報酬外,由於作工要細,耐心是不可少的;而這對現代年輕人來說無疑是項挑戰,因此年輕人學習意願普遍低落,導致這項傳統工藝將後繼無人。 另一方面,篾笠在繁複的製作過程中無法以機器代勞,只得完全倚靠雙手;但在一切都以自動化大量生產的工商業社會中,講求慢工出細活、又無法以機器替代的傳統工藝,顯然已不符合現實社會的需求。 但這充分利用竹篾特性來發揮編織藝術的巧思本應該受到肯定,然而工商日益繁榮、人們競逐短期現實利益,使得許多原本人類最珍貴的民俗藝能逐一凋零,篾笠就是其中一項;而這項屬於西嶼獨特的工藝在傳承無人的情形下,也終將走到了存或失的關口。 本篇選自《吼門》期刊第4期中的工藝現場-〈篾笠絕藝憑誰問?都道赤馬彭先生〉,頁數為第10-14頁,於1992年(民國81年)9月1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