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眾望「誰」歸:關於小門村的上元頭香

創作者: 莊凱証

時間: 2019/12/1 上午 12:00:00

關鍵字: 上元節;地方期刊;食飽未;宮廟文物民俗與生活記憶;跋頭春;澎湖民間信仰;澎湖生活博物館通訊;澎湖地方文獻;澎湖縣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前後,過上元的場景如火如荼地展開,店家限量的節慶食材、廟宇主打活動以及市場琳瑯滿目的應景商品,「上元節」可謂是色香味俱全的重要慶典。以「鯨魚洞」為遠近馳名的景點招牌-小門村,至今仍保有「跋頭春」的習俗。當天入夜後,村民抵達廟宇參與上元活動,其中,廟內的一塊木牌,是大家每年議論紛紛的話題,這塊木牌裝載與頭春有關的歷史發展以及產業變遷的來龍去脈。從圖中可看見,木牌的圓體中間刻有一「春」字樣,周圍另有「文衡聖帝」、「溫府王爺」、「如來佛祖」、「合境平安」等。   對於「跋頭春」的意義,一位高齡在地男性耆老有著一番見解:頭春就是代表我們有剩 (錢) 的好話;「跋頭春」固定是在正月十五當天跋十八送,放在廟裡三天,但現在變成昨天跋今天送。早期的「頭春」是在紅布寫上金色的「春」字或是用黏貼的方式,一年換一塊,放在家裡奉祀。   從前,「頭春」的意義在於出海平安、漁載滿貨的期盼,雖然產業結構的改變,信仰依然不變,居民依舊懷著虔誠心,祈求子孫生活順遂、期望事業興隆、財源廣進。 本篇選自澎湖生活博物館通訊《食飽未》第35期,頁數為41-44頁,於2019年(民國108年) 1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