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鎮符文化的當代觀察

創作者: 莊凱証

時間: 2019/6/1 上午 12:00:00

關鍵字: 地方期刊;食飽未;宮廟文物民俗與生活記憶;涼傘;澎湖民間信仰;澎湖生活博物館通訊;澎湖縣;鎮符

對於熱衷地方信仰這件事,早期因時空環境因素,深信不疑,時時刻刻遵照神明指示,而這些年,澎湖鎮符文化與時俱進,因應各種侷限產生因應對策,儼然成為時下習以為常的時代象徵,其中包括:以時間換取時間;以車代步,有些範圍較大,加入交通工具,讓繞境多一層便利;神轎、涼傘裝輪;外派的扛轎支援,當人手不足時,國軍弟兄、武轎班等外力資源,是不可或缺的後援;民意代表的出現,乃一種親民的展現;專業的涼傘班,是一群來自地方政府培訓的涼傘手,當執事者年事已高時,他們是澎湖地區大小廟會的生力軍;還有隨香人員減少、儀禮的簡化和友廟的協助,這些都是現代出現的現象。 鎮符,擁有在地特質發展的循序漸進,即使面對世代交替,也能找出自己的生存之道。各廟宇神明出巡的規模,依屬性可大可小,基本班底的成員,常年不分彼此的繼續在這座島嶼實踐在地力量。從基本的生活圈,醞釀出另一層次的祭祀圈,盼望的是心理(靈)的撫慰、寄託。 本篇選自澎湖生活博物館通訊《食飽未》第34期,頁數為24-25頁,於2019年(民國108年)6月1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