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 周舜瑾
時間:
關鍵字: 冬至;冬至大水餃;祭祖;湯圓;菜繭;歲時記憶;澎湖;澎湖故事
這是拍攝於2018年(民國107年)冬至前的澎湖縣馬公市烏崁里人家包菜繭的情景。冬至日團圓、祭祖、吃湯圓,是台灣普遍的習俗,澎湖的冬至還有兩樣重要的應景食品:菜繭和雞母狗仔,這個閩南風俗在清代澎湖方志中沒有明確的記載,澎湖人卻默默的流傳至今。 菜繭(音同菜幹)又稱菜包、冬至包,照片中一是剛包好的菜繭,一是菜繭蒸好的樣子,外形酷似放大版的長型水餃,因此孩子們戲稱為冬至的大水餃。菜繭的外皮由糯米混搭其他米粉,若全為糯米,蒸熟後會過於黏稠、軟塌,像融化的冰淇淋,如何讓菜繭皮薄餡多,炊蒸的過程中不破皮、不開口,才是考驗工夫所在,至於內餡則鹹甜葷素皆可,端視各家配方。 許多澎湖孩子最喜歡站在炊煙裊裊的蒸籠邊,等待出爐的那一剎那,在「哇」的驚嘆聲與騰騰煙霧中,冬至大水餃亮麗登場,撿幾顆最漂亮飽滿的拿來祭祖,稍有瑕疵者讓孩子先嚐,這是寒風凍塞的時節中,由菜繭演繹的澎湖冬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