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厄運,補好運

創作者: 周舜瑾

時間:

關鍵字: 天貺節;紅蛋;剝殼去厄運;馬公市;馬公城隍廟;歲時記憶;補運;澎湖;澎湖故事

這是2020年(民國109年)農曆六月初六(國曆7月26日)拍攝於澎湖縣馬公市城隍廟內的一景。 每年農曆六月初六俗稱「天貺節」各地風俗各異,閩南地區以拜天公和補運為主。澎湖承襲補運習俗,以農曆六月初六、初七這兩天最盛,尤其是馬公兩座城隍廟,到了晚上,五花八門的補運供品就出現在廟內長桌上。照片中,補運錢所圍的食品,一為紅蛋,一為荔枝和湯圓。補運錢的擺法則隨意,一般常見為圓形和方形,亦有如照片中的八卦形。 補運要準備的供品基本上要有補運錢、香、金紙,另外準備湯圓、甜糯米和煮熟帶殼的紅蛋,視人數準備紅蛋數量。湯圓和紅蛋表示團圓,甜糯米有「黏」(連、團結)和甜蜜的用意,或可用麵條墊底,比喻長壽。紅蛋可用能剝殼的食品代替,例如花生,或是季節水果荔枝、龍眼(或龍眼乾)等,近年偶爾還出現果凍、櫻桃、糖果等進口食品。紅蛋拜完之後,要在桌子四角輕敲,剝掉殼,表示厄運脫去,換上好運,再將糯米或麵條塗上少許香灰,帶回去給全家人享用,以保整年平安,逢凶化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