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墓」之情
創作者: 許玉河
時間: 2020/5/13 上午 12:00:00
關鍵字: 人物歷史;許玉河;墓塚;澎湖;澎湖故事
墓塚往往是研究歷史事件、人物、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文物。例如:太武的勇廟,原為1895年(光緒21年)乙未之役抵抗日軍侵略戰死疆場的英魂墓塚,換個角度而言,英靈們應該也足以入祀澎湖忠烈祠。英國商船S.S Bokhara(布哈拉) 在1892年(光緒18年)10月10日從上海參加板球比賽返回香港,途中遭遇颱風而在姑婆嶼附近觸礁沉沒,震驚中外。當時往生者的墓塚如果還存在,對澎湖刻近籌畫的水下博物館,不是注入一股強大的力量嗎?蔡廷蘭的墓塚、鄭步蟾的塋墳、蔡玉成的馬鬣封等等,他們不僅是澎湖的名人,更可透過墓碑的形制研究當時的石材來源、工藝師傅、打石產業在澎湖的發展。從金門、龍江、銀同等福建原鄉的追思,到澎江、東衛等在地的認同,樣樣皆是歷史、文化、社經等背景的呈現。可是,先人的墓區在現在的時空往往被認為有礙觀瞻、阻礙地方發展的絆腳石。我們的祖先怎麼成了後人的障礙?祖先之地怎麼會有礙觀瞻? 圖為澎湖縣湖西鄉西溪村高姓歷代先祖的總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