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 許玉河
關鍵字: 十八公祖;水窟;沙港;紀念碑;湖西鄉;澎湖縣
沙港水窟十八公祖紀念碑清朝年間,一艘來自唐山的帆船擱淺於水窟東南海岸,村民打開船艙水櫃,發現船艙裡的渡行者全部罹難,無一倖免。水窟居民檢視共有十八具大體,乃就近埋葬修建寢墓於此,此地遂名為十八公祖。水窟居民每年農曆12月26日,焚香祭掃十八公祖。由於十八公祖靈驗異常,鄰近社里如東石、港底亦來此祈求十八公祖之庇佑。此地荒煙漫草,也是早期水窟居民掘草為燃料薪材之地,然居民自然而然地避開十八公祖長眠之地,以示崇敬,不曾褻瀆。據聞唐山之後人曾來訪欲「撿金拾骨」回原籍安葬,然風水師告知已得風水良穴遂作罷。依據蔡光庭老師的研究,水窟社始祖李清(1672-),康熙中期徙澎。按水窟社始祖據《浯江銀同李氏家譜》內文所載,疑為浯江、古龍頭李氏12世,名清波,字云(永惦),與隘門始祖李清儀為從兄弟。18世紀中期成書的《澎湖紀略》已提及水窟社:「一、鼎灣澳:上鼎灣社(距廳治陸路一十一里)、下鼎灣社(距廳治陸路一十里)、港底社(距廳治陸路一十里)、沙港頭社(距廳治陸路一十三里)、港仔尾社(距廳治陸路八里)、鼎灣頭社(距廳治陸路一十三里)、水窟社(距廳治陸路一十五里)、土地公前社(距廳治陸路一十五里)、潭邊社(距廳治陸路一十里)。」故而水窟居民埋葬十八公祖之事蹟,最早可能發生在18世紀中期,水窟已成聚落規模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