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門村震義宮的歷史(三)

創作者: 許玉河

關鍵字: 小門村;西嶼鄉;澎湖;震義宮

大正6年(1917年6月8日),<臺灣總督府府報>第1308號公告的漁業免許,居住於小門2番戶的章江有一口石滬係位於成硐宮口。小門村的小地名宮口,係位於社區活動中心西南,成硐宮可能是當時小門震義宮的前身。昭和12年(1937) ,南瀛佛教會出版之<澎湖寺廟調查>登載,當時已稱為震義宮。準此,小門震義宮在1905至1937年之間應有一次改建,並改名為震義宮。小門的村廟從最初申請的主公宮,或許更名為成硐宮,建廟是在乙巳年(1905)而非丁巳年(1917)。爾後,有鑑於竹灣關帝廟改名為大「義」宮,昭和年間小門廟也定名為震「義」宮於今。從1905年至1984年之間,震義宮應歷經三次修建。至於廟碑所謂嘉慶元年(1796)建竹灣大義宮的歷史,僅止於傳說。竹灣大義宮從上述<社寺廟宇調>的史料而言,早於康熙24年(1685)已建廟奉祀溫王,而非遲至清同治年間才與鄰近的合界頭、橫礁、小門合建「四合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