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門:三角石與三角島(二)

創作者: 許玉河

關鍵字: 三角石;三角島;小門;西嶼鄉;澎湖

康熙37年(1698)郁永河《裨海紀遊》出現小門嶼而無丁字門,也就是17世紀末小門嶼知名已逐漸取代丁字門的說法。乾隆8年(1743)《澎湖志略》一書,胡格提及:小門並橫礁至媽宮水程三十里 小門汛,砲臺一、烟墩二。小門汛雖為國防上防守的重點,然而從澎湖輿圖觀之,汛塘戍防所在位置為竹篙灣而非小門,故而竹篙灣留有多處烟墩的地名。乾隆34年(1769)《澎湖紀略》西嶼澳中並無小門社,蔣鏞的《澎湖續編》(1832)一書中亦全無小門一語。故而,小門在18世紀中期,當時人上西若非尚無人居,就是人煙稀少附屬於竹篙灣而未被認定為獨立的「社」。蔡光庭對小門姓氏的研究,推算小門最早遷入的姓氏也在乾隆朝之後,大致與方志上的記載吻合。直至清末,林豪於光緒19年(1893)的《澎湖廳志》書中,始將小門社列入西嶼澳。